Skip to content

 

沛恩



背景导入


当耶和华缠裹祂百姓的损处,医治祂民鞭伤的日子,月光必像日光,日光必加七倍,像七日的光一样(赛三十26)。

从圣经看,神的话语的确让雅各前后判若两人。看起来是神的管教催逼雅各回家,但是,神也用祂的话语让雅各得到医治──让他重新站起来(创三五1)。因为“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!所以你不可轻看全能者的管教。因为祂打破,又缠裹;祂击伤,用手医治”(伯五17-18;诗三2)。这就是神话语的大能,能够改变人的一生。

在这之前,雅各一筹莫展,充满恐惧,除了恐慌无助和哀叹之外,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受辱的女儿和闯祸的儿子。但,现在雅各得到了勇气与鼓励,1是神的话让他再次确认了神的爱,是神的话再次安慰了他,也使他重新做个好父亲。

雅各因与神再次见面,明白了神要他如何面对危机,也就是顺从神的命令,把充满仇恨、痛苦、恐惧的一家人带到神面前,在神前忏悔并改正,继而归向神,从而得到真正的医治(参:耶三17-18何六1)。这相当于家庭信仰的复兴。然而,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勇气,而雅各就带著这样的勇气面对他的家人。


对他家中的人,并一切与他同在的人说


“家人”与“房屋”(创三三17)的希伯来文皆为tIy;B,读音同为“bayith”,又指是“圣殿”,2与印尼文的圣殿“Bait”同音、字也相似。“家人”一字在希腊3也是指全家人,又是指圣殿,与希伯来文相同。莫非这“家人”正蕴藏著神的旨意──全家上圣殿?全家信主?

古时,撒母耳先知蒙神启示对以色列全家(tIy;B)说:“你们若一心归顺耶和华,就要把外邦的神和亚斯他录从你们中间除掉,专心归向耶和华,单单地事奉祂。祂必救你们脱离非利士人的手”(撒上七3)。此外,圣经也记载:“耶和华向来眷念我们;祂还要赐福给我们:要赐福给以色列的家(tIy;B),赐福给亚伦的家(tIy;B)”(诗一一五12)。

税吏撒该悔改归主传为佳话,我们是否有留意主耶稣所说的:“今天救恩到了这家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”(路十九9)。另外,格拉森那个被污鬼附著的人,蒙主拯救脱离污鬼之辖制后,他恳求与主同住;但主对他说:“你回家去你亲属那里,将主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,是怎样怜悯你,都告诉他们”(可五18-19)。经上记著说:“祂愿意万人得救,明白真道”(提前二4),的确如此,祂更期盼我们“全家归主、全家得救”。

再看,保罗传福音给腓立比看管监狱的狱卒,说:“当信主耶稣,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。”于是把主的道讲给他和全家的人听。当夜,他和属他的人,都受了洗。他和全家,因为信了神,都很喜乐(徒十六29-34)。在哥林多管会堂的基利司布也是全家都信了主(徒十八8)。所以,“全家归主”是使徒们传福音的重点工作,也是教会增长的基础要素。试问,还有什么事比带领全家人信主,继而得救来得更美好呢?

同理,经历失败后的雅各,立刻召集家人(tIy;B),并一切与他同在的人,因为他不敢再迟延,务必马上起程赶往伯特利去。雅各这后知后觉的“虫”(赛四一14)已找到了通往神宝库的门径,那就是顺服。因此,他要求自己及家人完全在神面前自洁,除掉一切的偶像,决心迈向新的属灵高原──伯特利。而我们呢?


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


伴随这样清晰的异象,雅各的目标导向也非常明确:“我们要起来,上伯特利去”,为了全家能够上伯特利,是时候作一次彻底的清理。

雅各理解这个信仰的要求:“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,也要自洁换衣裳”(创三五2),带出悔改并恢复独一真神的纯洁信仰。实际上,雅各已经发动了一场宗教彻底的清理与整顿!回归必定伴随著“自洁”和“除去偶像”的工作,即实际的悔改。

在雅各家中隐藏了很多偶像和异教迷信的要素(创三一32),神的旨意是让雅各的子孙成为与世上相区别的民族──神的选民,是一个独特的民族,独拜天上的真神。然而,来到这一刻,雅各要求家人和一切跟随他的人除掉他们中间的外邦神,英文写的是:all the foreign gods!说明他们家中有很多的偶像!雅各既然知道家里有好多的偶像,为何不马上处理?

众所周知,巴旦亚兰是个充满偶像的地方。在雅各前往伯特利的路途上,同行的人都带著偶像,甚至连拉结也偷了他父亲家中的神像(创三一19),雅各却不吭声。由此可见,是雅各自己对神的认识不够,同时无法给全家人带来正面的影响,事实也让我们看见他尚未有勇气叫家人除去家中的偶像。然而,第三十五章中,雅各就对他家中的人,并一切与他同在的人说:“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,也要自洁,更换衣裳。我们要起来,上伯特利去,在那里我要筑一座坛给神,就是在我遭难的日子应允我的祷告,在我行的路上保佑我的那位”(创三五2-3)。足见,要人除去偶像是何等的难,更何况是信主与未信主的人,很难同负一轭(林后六14)。这不也是现在好多家庭所遇上的窘境吗?

何谓偶像?偶像就是一切能顶替真神在人心中的事物。4圣经的提醒:“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,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、下地,和地底下、水中的百物。不可跪拜那些像,也不可事奉他,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。恨我的,我必追讨他的罪,自父及子,直到三四代”(出二十4-5)。圣经一再提醒“要自守,远避偶像!”(约壹五21),这偶形象或图像,是对神错误的观念,有著对神影射的异端。无法否认,几乎所有民族的文化都有高于人类之上、控制自然的“神”之概念,但他们以自己的想像雕刻成偶像,或在心中塑造一个假象,以取代真正的神,把无限的神局限在有形体的物件内。

“自称为聪明,反成了愚拙,将不能朽坏之神的荣耀变为偶像,仿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、走兽、昆虫的样式”(罗一22-23)。因此,人间所拜的偶像本为虚无,反令人无法认识天上独一的主宰,无法与真正的神联系,反而叫人陷入魔鬼藏在偶像背后迷惑人的圈套,叫人远离神。当今的人,何尝不是因为这样而宁可不要就近耶稣?

圣经记载“除掉”“put away”,英文字面的意思是“扔掉一切人手所雕刻的木质、银质的神”,这也可引申为弃绝一切异教的神,如泛神论、萨满教、新纪元等。这说明雅各家族成员中,掺杂、沾染了异教和风俗,这和耶和华独一信仰相违背。因此,雅各命令家人马上除掉一切外邦神──巴旦亚兰的迦南之偶像神祇。

为著回到伯特利──神的家,偶像必须除掉。不仅如此,凡是不洁、污秽、玷污之物,都必须清除(林后七1)。要使伯特利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信仰,旧人同其旧的生活样式必须脱去(赛六四6;亚三4上),这样才能穿上华美的衣服(亚三4下-5),才有新人与其新的生活样式(弗四22-24)。

同理,为朝见神,我们首先要除去的,就是我们当中的偶像,就是那些顶替神的东西,例如所追求的学历、事业的雄心、诱人的地位,以及会带给你光环的名誉,这些都会在你的生活中顶替神,因而成为你所不知道的偶像。乍看,雅各虽然不像拉结,没有具体的偶像,但在他的抓取里就藏有一些偶像。雅各为什么对别人抓取?因为他想要人间的福乐和物质享受。为了要抓取这些,让他差一点弃神而去,差一点家破人亡。今天,若我们总是为了抓取这一些而废寝忘食,假设主耶稣说今夜必要我们的灵魂。试问,我们所预备的要归给谁呢?(路十二20


你们也要自洁


“自洁”的原字为s;bK,希伯来文读音为“ṭâhêr”,与印尼文的tahir同音,而希腊英文为purify,意思皆相同,即是身体上成为清洁,礼仪上成为洁净(利十三至十四章),或是道德上的洁净。5《希伯来书》记载:“祂洗净了人的罪”(来一3),即是人内在的污秽得以根除(彼后一9)。“自洁”,肯定与除罪有关!

在圣经,“洁净自己”,就是除掉我们身体与心里所有的玷污。我们的身心必须除去在神眼中看为污秽的事物。保罗说:“亲爱的弟兄啊,我们既有这等应许,就当洁净自去身体、灵魂一切的污秽,敬畏神,得以成圣”(林后七1)。

因此,自然而然地,“自洁”就是根除所有与崇拜异教偶像、效法异教风俗,及一切可能沾染异教的种种污秽。因此,雅各要求家人自洁,这也是百姓得见真神的先决条件,因为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(来十二14)。后来,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,驻扎在西乃山脚下,要和耶和华神相见的时候,神不是也要求摩西吩咐百姓务必“自洁”吗?(出十九10

这也意味著,我们不但必须除掉外邦神,也必须洁净我们的身心。换句话说,我们的身心、生活方式和表现,都必须改变。同时,这个改变,一定是从水里上来的那一刻开始(参:罗六4-6)。故此,这不仅仅是重生,或生命里的一些改变,乃是完全的变化──披戴基督(加三27)。


你们要更换衣裳


除了除掉外邦神像,雅各全家还要更换衣裳、洁净自己(创三五2)。

由此可见,雅各全家必须明白,要更换衣裳,宛如穿上新的衣服,勇敢地跑去伯特利。这个告诉我们什么呢?

除掉外邦神并洁净自己之后,我们必须更换衣裳,无非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。我们不该再以老样子呈现,乃是以新的生活方式表现自己──我们是新人(弗四24西三10)。勿忘了,我们原是堕落的旧造,但现在藉著洗礼,成为重生的新造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上去“伯特利”。

圣经说:“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。并不分犹太人、希利尼人,自主的、为奴的,或男或女,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”(加三27-28)。为此,我们受洗后,生活和行为是否与蒙召的恩相称?是否有效法基督的样式?是否凡事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?值得深思!



注:

1.参阅〈神对雅各说〉一文,本刊499期,页30。
2.依据e-Swords X(圣经工具的app)查询,此为“房屋”、“家人”之意,又可指“temple”,是拜神的地方。
3.参考e-Swords X(圣经工具的app)与 http://bible.tjc.org/#
4.偶像除了是指人用来崇拜、供奉的雕塑品,人以此取代了对天上真神的尊崇之外,也有被人视为至重要,以致取代了真神在我们心中所居之首位的事物。可以是别的神明,或某个人物,也可以是金钱、名誉、爱情,甚至可能只是某种至爱的表征。
5.http://bible.tjc.org/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