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 

郭祝寿



经文:出埃及记第三十二章

摩西见百姓放肆(亚伦纵容他们,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),就站在营门中说:凡属耶和华的,都要到我这里来。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。

他对他们说: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,你们各人把刀跨在腰间,在营中往来,从这门到那门,各人杀他的弟兄,与同伴,并邻舍。

利未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。那一天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。

摩西说:今天你们要自洁,归耶和华为圣,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,使耶和华赐福与你们(25-29节)。

本章金牛犊事件,是一件很重大的以色列百姓犯错的事件,其后果几乎酿成神震怒而欲灭绝以色列家,由摩西后裔取代之的惨剧;幸得摩西求赦才得缓和下来。

当时,摩西上西乃山领受法版,神催促他下山,因为百姓已经败坏,偏离神的道,敬拜金牛犊了……。

摩西一下山,就看见牛犊,又看见人跳舞,便发烈怒,把两块法版摔碎了。

因为百姓已经毁弃与神之间约的关系,所以他们也无资格来领受神的法版。

“摩西见百姓放肆……”;才不久前,在《出埃及记》第二十四章,真神在西乃山与百姓立约,述说神的典章命令……,这一切犹历历在目,哪知才过四十天,他们就忘了?!竟拜起金牛犊?!连带引进的是献祭,坐下吃喝,起来玩耍(6节)。

因此,当摩西下山,就近营前,首先是听到人歌唱的声音(靡靡之音),又看见人在跳舞(18-19节),该是狂欢的举动;若再加上起来玩耍(指淫荡或性行为,6节),你可想像当时的场面,就如同当代的外邦文明(如埃及、迦南等)里,拜神仪式中所呈现的狂欢纵欲的场面!

而且又把神格降低了,成了金牛犊;将神看成一只野兽……。

难怪摩西认为百姓放肆;而他们胆敢如此,实在是亚伦“纵容”他们,因此亚伦也是责无旁贷的!

整个场面似乎混乱,邪恶之风正炽,领导者摩西有责任扼止歪风,故他于关键时刻,马上表态。“凡属耶和华的,都要到我这里来。”

漠视危机,是另一个危机的开始。

摩西自己表态,“我是属神的”。

他也号召,愿属神的到我这里。

壁垒分明。

让我们感到安慰的,神子民的群体,不论何时何地,即使身处严重的堕落之迷濛中,总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信仰正义之士,不随波逐流,凭恃著属天的智慧与灵明,选择站在神的这边。

摩西的号召(26节),是一种挑战。是勇气的考验,也是智慧的辨明。


利未子孙的抉择

利末子孙以他们的行动,表明他们的抉择。这是不容易的。

当知,通常在世上见风转舵的人,多得不胜枚举,他们美其名是“小心驶得万年船”,其实是骑墙派的投机分子。

台谚:“西瓜靠大边”亦然。

正当举世滚滚洪流直冲而来时,谁肯去作那中流砥柱?

敬拜牛犊的热浪,早在人们的呼喊、歌声及影舞中,为一股漩涡般的力量,袭卷每一个人,也拉扯每一个人;试问在那当下,谁还能保持心中澄明:“我是属神的!”谁又能跳脱立场表明:“我要到神那边去!”

感谢神,我们看见利未的子孙,竟在那艰难的时刻,作这样的抉择。

他们的抉择,表示著他们不单要站在神那边,而且要与神一同对付罪恶。

人生虽常有机会对不同事情作不同的抉择;但是,像此次利未子孙所作的,却不是常有的。


比较亚伦

何西阿先知曾说:“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。你弃掉知识,我也必弃掉你,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。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,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”(何四6)。

这是祭司的职责,当善尽教导百姓认识神的律法;若百姓因不懂律法而得罪神,神必追究祭司的责任。

亚伦身为摩西的哥哥,两人是同工,他又是摩西的代言人。

当摩西要上西乃山之前,曾交待长老:“你们在这里等著,等到我们再回来,有亚伦、户珥与你们同在,凡有争讼的,都可以就近他们去”(出二四14)。

所以亚伦可说是摩西职务的代理人,若有什么争讼,他可全权处理的。

可惜,亚伦搞砸了惟一一次独当一面的机会。

当摩西还未下山,百姓聚集到亚伦那里(也暗示认同他的领导权),对他说:“起来,为我们做神像……,因为……那个摩西……不知……遭了什么事。”

面对蛮横无理的群众所作悖逆的要求,亚伦是如何应对?!

他几乎一个“不”字,都说不出口!

反倒是,主动地告知……你们去摘下……金环,拿来给我(出三二2)。

眼看群众即将走入歧途,身为领导者的他,竟不予以警告,还助纣为虐,顺著民意,推波助澜,为他们造神像?!

唉!这民意的力量,委实太大了。

或许是亚伦的个性太懦弱了,他不敢得罪群众。事后摩西责备他:“这百姓向你做了什么?你竟使他们陷在大罪里”(21节)。

亚伦说:“求我主不要发烈怒,这百姓专于作恶,是你知道的”(22节)。

百姓拜牛犊,是无知,是悖逆,然而使他们陷此大罪的,却是亚伦!

可是他却把这事的根源,推卸到百姓身上!

我们若用保罗的标准来审视他,就会觉查出他的亏欠了:“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?还是要得神的心呢?我岂是讨人的喜欢吗?若仍旧讨人的喜欢,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”(加一10)。

亚伦作为摩西的同伙,一起领导群众,此次的表现,真的有亏职守。

百姓对真神的认识,含糊不清,他不给予指正教导,还任凭错谬理念随意滋长。

对于摩西,他们则呼之为“那个摩西”;语气中,对神赐给他们的领导者,充斥著不敬与不屑!

作为摩西的同工,难道他一点都不觉得刺耳吗?!难道他一点都不替摩西说说话吗?!

他们都不知道,他们所不尊重的“那个摩西”,此刻正在山上,替他们向神求赦呢(11-12节)。可悲!

跟亚伦的懦弱相比,我们就可感觉到,利未的子孙,在此时刻作这般的抉择,算是不简单的!

除了勇气外,还须要辨明真假,是非分明。


大义灭亲

摩西对他们说,耶和华以色列的神这样说:“你们各人把刀跨在腰间,在营中往来,从这门到那门,各人杀他的弟兄与同伴并邻舍”(27节)。

利未的子孙照摩西的话行了……(28节)。

如果单选择站神那一边,尚属容易;但接下来的行动,执行起来却相当不易。

神说:要杀自己的弟兄、同伴并邻舍。

杀敌人或坏人,在情理上较易接受,可是如今对象是亲人或熟人,叫人如何下得了手?!

情势往往就是这样,不是吗?!

耶稣说过:“你们不要想我来,是叫地上太平;我来,并不是叫地上太平,乃是叫地上动刀兵。因为我来,是叫人与父亲生疏,女儿与母亲生疏,媳妇与婆婆生疏。人的仇敌,就是自己家里的人”(太十34-36)。

信仰本身就有它的独一性与排他性,所以不可能又要拜真神,又要玛门(偶像);要世界又要永生;二者不可得兼!

金牛犊事件,涉入的人以牛犊代替真神,基本上违背十诫中的第二诫;又将真神与偶像混淆参杂了。

表面上似乎还敬拜真神(犹记念领他们出埃及的神),但从偶像的铸作,仪式的设立及祭拜后的狂欢,在在凸显他们深受埃及异教文明放荡的洗濯,已经穿插混淆在拜神的活动中了。

假使我们对照“出二四1-11”那段情节,将会有更深刻的领悟。

在那里,神召摩西上山,百姓在山下;摩西述说神的典章命令,且筑坛献祭,神与他们立约……(8节)。

摩西、亚伦……以色列长老中的七十人都上了山。他们看见以色列的神……。他们观看神,他们又吃又喝(9-11节)。

整个场面庄严肃穆,人与神沟通,神与人立约,之后大家又吃又喝;然而其中只有敬虔、喜乐与荣耀。

与金牛犊事件的场景相较,就会觉得后者的混乱,是嘈杂和放荡。

有人说,敬拜什么样的神,就将带来什么样的生活;言之有理。

目前,神要求这些属祂的利未子孙,为了神,也为了他们自己(不受玷污),把这些罪恶(包含纵欲悖逆的罪人)除掉。


要自洁 归耶和华为圣

摩西说:“今天你们要自洁,归耶和华为圣,各人攻击他的儿子和弟兄,使耶华赐福与你们”(29节)。

我想,最令利未子孙为难的部分,该是面对那些犯错的亲人了,真是情何以堪哪!然而为了持守圣洁,他们不得不这样做,甚至不惜大义灭亲!

为了大爱,只好牺牲小爱。

为了群体,只好牺牲个体。

为了归神为圣,只好铲除罪污;

为了长久将来,只好忍痛现在。

那一天,百姓中被杀的约有三千(28节)。

神本来的意念,是要将百姓“灭绝”(10节),但经摩西的代祷,及利未子孙的力挽狂澜,终使神的刑罚降到最低。

圣经强调:“耶和华杀百姓的缘故,是因他们同亚伦做了牛犊”(35节)。

不要自欺,神是轻慢不得的,人种的是甚么,收的也是甚么。顺著情欲撒种的,必从情欲收败坏;顺著圣灵撒种的,必从圣灵收永生(加六7-8)。

利未的子孙附和著摩西的号召,又顺从神的话、神的指引,毅然杀死他们的亲属;纵使百般为难,但“爱是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”(林前十三6),在面对神意(神说要……)与人情两难取舍间,他们做了最了不起的抉择,而这选择注定了他们配得神的赐福。


突破咒诅 进入祝福

当年以色列的先祖雅各,曾因女儿底拿受辱,而儿子西缅和利未,为了报复,采用欺骗诡诈的方式,戮了示剑全城的男丁,又掳掠妇孺财物……而留下臭名(创三四章)。

为了这么大的恶行,所以雅各在临终前,对西缅和利未,宣判他们将来命运的咒诅:

西缅和利未是弟兄,他们的刀剑是残忍的器具。

我的灵啊,不要与他们同谋;

我的心哪,不要与他们联络;

因为他们趁怒杀害人命,任意砍断牛腿大筋。他们的怒气暴烈可咒,他们的忿恨残忍可诅。

我要使他们分居在雅各家,散住在以色列地中(创四九5-7)。

后来,十二支派的发展,真如这段预言所描述的,得以应验。

如此看来,西缅和利未的命运,几乎早就定了,是一首悲歌!

然而,因著金牛犊事件,利未的子孙表现得有若“众人皆睡我独醒”的清明,更有“以神的心为我心”的胸襟,慨然以大义灭亲之凛然去除掉罪恶……。

这般忌邪心态的自洁,归神为圣的取舍,终得神的悦纳而赐福。

尔后,神特选利未支派为事奉神的支派。而且神以其奇妙大能,扭转改变雅各预言的实质,由诅咒变祝福。

他们虽散住在以色列地中,可是没有没落或消失;却是各支派要供养他们,他们更要带领各支派亲近神,敬拜神,教导各支派学习律法、明白律法。

神更是他们利未支派的产业。

所以,利未的子孙,或说这整个支派,在时代的潮流下,不断地力争上游;在逆境中毫不气馁,也不妄自菲薄!

一般人谈命运,好似早就定了,再努力也无济于事?

殊不知,命运在神手中;只要我们能亲近神,站在神那边,终必看见生命的曙光。

要紧的是,在重要关键的时刻,我们能否把握当时的机会,且作出明智正确的抉择?!

利未子孙因著这一次的抉择,改变整个支派世世代代的命运,由咒诅变为祝福;您说,值得吗?!

您,羡慕吗?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