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 

邱义雄


18节:趁有指望,管教你的儿子;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趁儿女年幼应即时管教,但不可太过严厉,以致毁灭了他们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应当趁儿子年幼,还有指望的时候,积极管教他,免得贻害他终生。

《思高译本》译为:尚有希望时,应处罚儿子;但不可存心置他于死地。

管教儿女使他走在正路上,这是父母不可疏忽的责任。趁儿女年幼应即时管教,趁其恶习未深加以管教,可使他改弦易辙,走上正路。如同一棵树还是嫩枝的时候,容易将它扶正,一旦长成高大,可就无能为力了。

趁有指望时积极管教他,免得贻害他终生。但管教不要太过严厉;物极必反,造成孩子顽强抗拒,以致毁灭了他们,就要后悔莫及了。

“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”,孩子未达无可救药的地步,在尚有希望时应处罚他,不可任其自生自灭,或听凭其自我毁灭,存心置他于死地。

19节:暴怒的人必受刑罚;你若救他,必须再救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脾气急躁的人让他自食恶果;你要帮助他,对他反而有损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暴戾的人,必须让他受到刑罚;不然,你救他一次,还得再救第二次。

《思高译本》译为:易怒的人,应当受罚;你越宽容,使他越乖戾。

暴怒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,一时冲动就出言不逊伤害别人,这样的人必遭受对方的反驳怒骂,自食恶果。对这种人必须严加惩戒,若轻予赦免,势必一犯再犯,怙恶不悛。

你要帮助他,对他反而有损;因为脾气急躁的人本性难移,容易重蹈故辙,你越宽容忍耐,他越会得寸进尺。所以,你救他一次,还得再救第二次。

管教和刑罚(18-19)


管教和刑罚是规过劝善的方法,但因人而异。对儿子,父亲施行管教;对恶人,法律加以刑罚。对象不同,所用的手段也不同。

管教不是审判的手段,乃是父母训练儿子成熟的方法。管教的焦点在将来,应以爱心为之;刑罚的焦点在过去,是反映神的怒气。管教儿子要趁早,“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,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。”(二十二6),所以要“趁有指望,管教你的儿子;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。”

对于顽梗悖逆罪大恶极,怙恶不悛的恶子,摩西的律法规定,父亲可以把他交给本城的长老审判,由他们来处理发落,甚至定他死罪,绳之以法(申二十一18-21)。

20节:你要听劝教,受训诲,使你终久有智慧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要听从劝导,乐意学习,你就会成为明智人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应当听取劝告,接受纪律,这样,你就一生都有智慧。

智慧不是与生俱来,乃是不断地学习、听从劝导而获得,这就是所谓:“活到老,学到老。”听从别人的劝告,接受父母和师长的训诲,你就会成为明智人。人人都有软弱,人不怕失败,从哪里堕落,就省思悔改,从哪里站起来(启二5)。

21节:人心多有计谋;惟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立定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人可能有许多计划,但只有上主的旨意达成。

《思高译本》译为:人在心中尽可策划多端,实现的却是上主的计划。

在十六章1、9节,有类似的看法。

人生在世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,有自己的鸿图大计,处心积虑为自己的前途打算,要选什么职业,走什么路线,怎么样发展,甚至废寝忘食策划一切。

正如雅各时代的人,他们有话说:“今天明天我们往某城里去,在那里住一年,作买卖得利。”其实明天如何,你们还不知道。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?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,出现少时就不见了。雅各告诉他们:“主若愿意,我们就可以活著,也可以做这事,或做那事。”(雅四13-15)。

世间的人、事、时、地、物,五花八门,变化多端,人在心中尽可策划多端,但实现的却是上主的计画。因为“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;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。”(十六9),所以“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,并倚靠祂,祂就必成全。”(诗三十七5)

22节:施行仁慈的,令人爱慕;穷人强如说谎言的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贪婪可耻;贫穷好过撒谎。

《吕振中译本》译为:人所愿望于人的、是他的忠爱;做穷乏人比做撒谎人好。

《新译本》译为:人所渴望的,就是忠诚;作穷人比作撒谎的人还好。

《思高译本》译为:慷慨为人有利,穷汉胜过骗子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心存仁爱的人,是值得爱慕的;贫穷胜过说谎的。

原文晦涩,残缺不全,故有不同的译文,综合解释如下:

心存仁慈,慷慨为人,乃众人所爱慕。但仁慈必须有事实的表现,口惠而实不至是假仁慈(参:雅二15-17),开出一堆空头不能兑现的支票,与说谎无异。人们所渴望的,就是为人忠诚,所以正正当当过日子的穷人,胜过以不正当手段致富的有钱人,穷汉胜过骗子。

23节:敬畏耶和华的,得著生命;他必恒久知足,不遭祸患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敬畏上主,得享长寿;安居乐业,祸患不临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敬畏主可以使人得到生命,叫人安睡无忧,免遭祸患。

《新译本》译为:敬畏耶和华的,得著生命;他必安居知足,不会遭受祸患。

这节经文叙述敬畏耶和华的人有三样福分:①得著生命──生命由神所赐(徒十七25),敬畏神的人必蒙神保守脱离死亡的网罗,日子加多,年岁增添(十27)。②恒久知足──生活有神供给,安居乐业,一无所缺(诗三十四9-10)。出入有神照顾,日日安睡无忧(诗四8)。

③不遭祸患──人为妇人所生,日子短少,多有患难(伯十四1),人生道路未必尽是平坦康庄,但敬畏神的人大有倚靠,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(十四26),无论在任何境遇都能坦然,“你躺下,必不惧怕;你躺卧,睡得香甜。忽然来的惊恐,不要害怕;恶人遭毁灭,也不要恐惧。因为耶和华是你所倚靠的;祂必保守你的脚不陷入网罗。”(三24-26)

24节: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,就是向口撤回,他也不肯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懒惰人伸手取食,却懒得放进自己口里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懒惰的人把手伸到盘子里,就连把食物送到嘴里,也嫌麻烦。

古代东方物质文明尚未进步的时代,人们习惯用手取食,懒惰人懒性成癖,连伸手自盘取食送入口里,也嫌费事,以为劳乏。作者对懒人的描写刻划入微,语带诙谐,形容的淋漓尽致。

这样的描述好像有点夸张,其实是告诫人殷勤不可懒惰。试想,放手在盘子里,就是向口撤回,他也不肯。连吃都懒惰,这种人若饿死,是谁之过?本节经文与二十六章15节类似。

25节:鞭打亵慢人,愚蒙人必长见识;责备明哲人,他就明白知识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谴责狂傲人,使愚蠢人知所警惕;规劝聪明人,使聪明人更加聪明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要责打傲慢的人,好让幼稚无知的人可以学得精明;责备明智的人,他就能增长见识。

要使人改弦易辙,洗心革面,实在不易。要改正“亵慢人”(狂傲、傲慢的人)需要用强硬严厉的手段,必要时加以“谴责”或“鞭打”,这种“杀鸡儆猴”的方法,可使愚蒙人(愚蠢人、幼稚无知的人)有所警惕,可以学得精明。对“明哲人”(明智、聪明的人)则使用“规劝”,因为他喜爱管教,愿意改正自己(十二1),只要略加指点,就可收到美满的效果。

26节:虐待父亲、撵出母亲的,是贻羞致辱之子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无耻之徒虐待父亲;下流之辈逼走母亲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苛待父亲、逼走母亲的人,是卑鄙可耻的不孝子。

“当孝敬父母”是十诫中对人的第一条,也是唯一带祝福应许的诫命。《箴言》中教导作儿女的“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;你母亲老了,也不可藐视她。你要使父母欢喜,使生你的快乐。”(二十三22、25)。

本节经文的背景可能是一个不肖的儿子花天酒地,把父亲的财产放荡耗尽,使父亲年老无依又失去供养。父亲死了,又逼走母亲,不尽儿子所当尽的本分。这样的恶行为天理所不容,人神共愤,实在是卑鄙可耻的不孝子。

27节:我儿,不可听了教训而又偏离知识的言语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年轻人哪,你一旦停止学习,就是离弃智慧的训诲,连你知道的也要遗忘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孩子啊,倘若你不听从教训,你便会偏离那明智的教诲了。

本节可以看作上一节的注脚,劝勉年轻人要远离恶人,时时追随智慧的教导,不可听了教训之后,依然故我,我行我素,偏行己路。

时代进步,学者每天都有新的学说发表、科技有新的产品,医学有新的医药和医术,我们必须“活到老学到老”,否则就会忽略或忘记从前所学习的。温故可以知新,“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”,不断地学习使你赶上时代,使自己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

28节:匪徒作见证戏笑公平;恶人的口吞下罪孽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腐败的证人无公道可言;邪恶人只贪图不义。

《当代圣经》译为:作卑劣的见证就是蔑视公正,恶人的嘴只会散布罪孽。

见证人说话必须诚信真实,“作假见证陷害邻舍的,就是大槌,是利刀,是快箭。”(二十五18),这种人必不免受罚(5、9)。匪徒作卑劣的见证,是向司法的公正挑战,这种腐败的证人只贪图不义,混淆黑白,无公道可言,他们作假见证,是给审判极大的讽刺。匪徒为虎作伥,只有助长罪孽的气焰(例如:耶洗别假亚哈王的名,叫两个匪徒作假见证害死拿伯)。

29节:刑罚是为亵慢人预备的;鞭打是为愚昧人的背预备的。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狂傲人必受刑罚;愚昧人难逃鞭打。

《思高译本》译为:体刑是为轻狂人而设,鞭笞是为愚人背而备。

这则箴言与25节前后辉映,都论及对罪人的惩罚。

不少犯罪作恶的人,明知法网难逃,仍存著幸免的心以身试法。他们虽能逃避人的眼目,却逃不出神的鉴察(参:诗一三九1),而且遮掩自己罪过的,必不亨通(二十八13)。

我们的神是公义的神,祂万不以有罪为无罪(鸿一3),作恶的人必自食其果,神必按照他所行的报应他(罗二6)。所以“刑罚”和“鞭打”早已预备好,是专为“亵慢人”和“愚昧人”预备的。“无知人背上受刑杖。鞭子是为打马,辔头是为勒驴;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。”(十13,二十六3)

心得分享


谁是愚昧人


《箴言》中提到的愚人有三种不同的称呼:愚昧人、愚顽人、愚蒙人,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,共同的特点就是“愚”,他们之所以“愚”,不是天资蠢笨,而是为人处事的态度不正确。从本章可看到谁是愚昧人:

1.行事不稳重(2)

“心无知识的”就是愚,这种人步伐匆忙、行事急躁,盲目往前冲,热情而无谋。如果空有冲动,却缺乏判断力,他的行动将令人担心。冲动行事,出了问题之后才后悔已来不及。通达人步步谨慎,凡事三思而后行(十四15下)。

2.自毁前程(3)

《现代中文译本》译为:有人因自己的愚行毁了前途;他反而心里埋怨上主。

愚昧行事的结果是毁了自己的前途。第七章描述一个无知的少年人,走近淫妇的巷口,淫妇用许多巧言诱他随从,用谄媚的嘴逼他同行,少年人立刻跟随她,好像牛往宰杀之地,又像愚昧人带锁链去受刑罚,直等箭穿他的肝,如同雀鸟急入网罗,却不知是自丧己命。他的愚行毁了他的前程。

3.宴乐度日(10)

愚昧人只看眼前,不顾将来,他积蓄钱财只是为吃喝宴乐,这种人正如主耶稣所说的那无知的财主,当他增建更大的仓库之后,就收藏他的粮食和财物,然后自我满足说:“灵魂哪,你有许多财物积存,可作多年的费用,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!”神却对他说:“无知的人哪,今夜必要你的灵魂;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?”(路十二16-21

保罗提醒我们,主来的日子近了,我们得救比初信的时候更近,当脱去暗昧的行为,带上光明的兵器。行事为人要端正,好像行在白昼。不可荒宴醉酒,不可好色邪荡,不可争竞嫉妒;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,不要为肉体安排,去放纵私欲(罗十三11-14)。

4.是父母的祸患(13、26)

愚昧的儿子作奸犯科,行为伤天害理,在家又虐待父亲,撵出母亲。这种贻羞致辱之子,造成父母极大的痛苦与羞辱,甚至祸临全家。“生愚昧子的,必自愁苦;愚顽人的父毫无喜乐。愚昧子使父亲愁烦,使母亲忧苦。”(十七21、25)

如果每个家庭都注重宗教教育,“教养孩童,使他走当行的道”(二十二6),孩子长大之后必能蒙主重用,荣神益人,“人生智慧的儿子,必因他欢喜。”(二十三24下)